单位名称 |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信息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吴伟敏 |
住所 | 衢州市紫荆东路**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 | 期末数(万元) |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规划与采购管理工作;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工作;负责全区实验室、图书室与其他专业教室管理指导工作;负责区教育网站与教育城域网管理、教育电子政务与资源库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 举办单位 |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并首次将教育数字化纳入报告内容。在****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构想。浙江省在《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年)》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结构合理、体系完善、供给充分的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柯城区依据国家、省、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具体部署,紧紧围绕《****年全省教育技术工作要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浙江省“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区”工作,推动数字化引领下的教育体系的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全区数字教育新生态。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聚焦提质:构建数字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一是大力推进智能感知校园建设。完成新一代****教育城域网建设。构建万兆主干、千兆到班的有线网络环境,实现了区域内安全可控、精准治理、高速漫游网络管理新模式。凭借良好的网络环境,区域内*所学校等完成“零钥匙”工程建设;新建校航埠初中建成智慧体育**项目。同时完成白云学校“云雀声声”、书院中学“雅拓创意”新型美术、巨化一小版画学习等**个新型教学空间建设,*所学校案例被评为全省中小学智慧校园优秀案例。二是深入推广“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我区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第二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所学校入选全国应用试点校,是全省试点校最多的区域。中央电教馆黄志南副处长到柯城区调研,对我们的做法给予肯定。三是试点推广“少年云”机房应用。在省中心的帮助与支持下,*所学校入选全省首批阿里“少年云”应用试点。*篇论文入选《中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刊,新华小学下村校区成为浙江基层共同富裕典型,区域教师受邀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分享“少年云”应用成果。*.统筹共享:打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一是不断迭代升级“学在柯城”全民数字学习平台。已正式上架浙里办和浙江政务服务网,创新建设柯城优学、教师招聘、活动发布、电子证书、体质健康等**个柯城特色应用,完成二级等保测评,贯通教师学生数据*万余条。二是建设南孔文教通一体化图书系统。该系统打通了市、区、校、社区四级借阅系统,实现借阅证件一键办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数字文献共建共享、阅读活动互惠互补。三是成立“云享数学”之江汇讲师团。讲师团成员共**人,开发建成包含之江汇功能介绍、同步课程制作、精品课制作等方面的课程**门,开展线上线下入校培训**余次,参与人数达****余人。*.立足全局:高质量制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制度一是健全网络与数据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数据安全保护管理规则》《基础网络管理办法》等文件。搭建教育大数据平台,打造区域“数智大脑”,汇总**余万名学生及家长、****余名教职员工各类信息。二是完善数字化项目管理制度。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验收办法》,建立教育信息化项目“四段十六环”管理机制,制定了项目建设正负面清单,明确建设中的底线、红线和引导线。三是创新教育技术队伍建设机制。定期举办面向全区教育系统首席信息官和网络安全官的专题培训。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设立兴华中学“信息学竞赛”、新世纪学校“机器人竞赛”*个名师工作室。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区域统筹设计能力较弱。我区虽然在每个点上的建设和应用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应用系统分散、整合贯通力度不够;数据割裂,对数据挖掘应用不充分等问题。二是区域人才力量支撑不足。区教育信息中心开展日常办公仅*人,相比兄弟县市区为最少。学校除个别大规模学校设立信息中心部门外,大多数幼儿园首席信息官、网络安全官为普通教师兼职,数字素养及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信息化经费保障不稳定。近年来,我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与省、市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区级财政较为紧张,每年信息化专项经费除了支付上年度未付资金以及常规运维费用后,剩余资金能用于新建项目的捉襟见肘,还存在较大缺口。 |
四、下一步打算 | 进一步普及之江汇互联网学校应用,围绕学校教学管理改进、学生评价改革等需求,重点打造网络同步课程、数字微校、学校社团空间、家校共育空间、数字家长学校、名师金课、文化艺术网络学院等核心应用场景,打造优质数字资源库,探索学校教育教学与平台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用,推动通过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等途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组织参加“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遴选之江汇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之江汇建设应用宣讲、培训课程开发、优质内容推荐等工作,组建之江汇互联网学校柯城区讲师团,完成**场之江汇建设应用专题入校培训,推进在线教学、同步课堂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推动教师应用之江汇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梳理之江汇建设应用优秀案例、信息素养提升类教师培训资源,建成之江汇建设应用专家库和成果资源库。打造一批在学校信息化整体推进策略、互联网+教师培训、技术支撑的混合式教学等方面的实践成果、精品课程。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