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日报》:筑牢血防屏障 守护群众健康
2025-01-06
安徽/铜陵
招标采购
《铜陵日报》:筑牢血防屏障 守护群众健康
安徽/铜陵-2025-01-06 00:00:00
归档日期:

《铜陵日报》:筑牢血防屏障 守护群众健康

********** **:** 来源:铜陵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刊登日期:****年*月*日

版 面:***

■ 方盼亮 李金保 汪青山

“这条沟渠做了硬化处理,能有效改变钉螺孳生环境,阻断钉螺的扩散和血吸虫病的传播,在保障村民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极大提升了沟渠的防洪排涝能力。”****年**月**日,义安区天门镇南洪村党总支书记唐起伟指着一条笔直的水泥沟渠高兴地说道。

南洪村陈家涝沟渠硬化护砌项目是省螺点环境改造项目,也是义安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该区持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强化重点环节钉螺控制”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月**日,省疾控局发文确认义安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这也是我省首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消除标准的县区。

“我们村历史累计钉螺面积达*.***万平方米,很多村民都曾患有血吸虫病。”唐起伟介绍,以前当地村民因生产生活经常接触到有螺环境的可疑水体,血吸虫病感染率一直很高,虽然历年来都采取了灭螺措施,但钉螺孳生环境没有彻底改变,给附近村民造成感染风险。****年*月,该地通过环改项目新建成一条长***.*米、深*米、宽*.*米宽的水泥沟渠,并对沟渠上游约***米引水渠进行了清障清淤取直,使整条沟渠排水畅通,营造了泥沙不易淤积、钉螺不宜生存的环境。

义安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河渠交织,非常适宜钉螺孳生和血吸虫病流行。****年,该区首次在人体中发现血吸虫卵,被正式确定为血吸虫病疫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达****.*万平方米,最高钉螺密度为***只/*.**平方米,防治初期人群平均感染率**.*%。

****年以来,为科学精准防治血吸虫病,义安区积极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开展淘汰耕牛、封洲禁牧、水改旱、小河流治理、沟渠硬化、兴林抑螺等综合防治措施,并建立传染源控制和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链。“****年以来,义安区共争取安徽省螺点环境改造项目经费***万元,相继对*个乡镇(办)重点流行村的有螺环境实施了**个环改项目,压缩钉螺面积*.***万平方米,实现了治理一块、巩固一块。”义安区血防站站长赵家清介绍。

截至目前,义安区已连续**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连续**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畜,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赵家清介绍,目前,义安区尚存钉螺面积****.**万平方米,流行区人口**.*万人。下一步,他们将加强有螺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持续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和传播风险评估,切实筑牢血吸虫病防治屏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纠错 下载*** 互动留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相关稿件

      企业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