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品到文化符号 萧山茶产业走出多元发展之路
2025-02-20
浙江/杭州
招标采购
从饮品到文化符号 萧山茶产业走出多元发展之路
杭州/浙江-2025-02-20 00:00:00

在萧山,“一杯茶”能喝出多少种“味道”?它不仅是一种饮品,可以满足群众养生需求,打开康养消费新空间,搭配水果、鲜花,以创新产品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它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可以融入各类文旅消费场景,营造“中式美学”的氛围感……

我区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重要的茶叶原产地、集散地和消费地。茶产业是我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区立足资源优势,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开拓茶饮新赛道、打造茶文旅消费新场景,让“一杯茶”有了*种“打开方式”。

提质增效夯根基

随着春茶采摘的临近,眼下,在所前镇山里王村,茶农们正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施肥、除草、松土等春管工作中,确保今年春茶产销两旺、茶农增收。

所前的早茶主要以乌牛早品种为主。目前已有不少乌牛早茶叶悄然冒尖。山里王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今年温和适宜的气温,预计茶叶产量将有所提升,且茶叶品质上乘,口感香醇甘美更胜一筹。预计今年乌牛早采摘将在*月初。至于其他品种,如黄叶早、龙井**等,目前尚未萌芽,还需耐心等待。

作为所前镇的农业大村,山里王村以土壤富硒、盛产茶果而闻名。全村有茶山面积近千亩,年产干茶*.*万余斤(青叶**万余斤)。这些年,该村通过加强绿色生态管护、大力引进优质茶叶品种等,不断做强做优茶叶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每年茶叶飘香的季节,都会吸引各地茶商前来采购,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不光是所前,在我区其他茶叶主要分布地区——进化、戴村、义桥、楼塔等南片镇街,茶产业也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夯实这一产业基础,促进茶农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在提升茶叶基地及加工水平、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当地特色茶叶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力推动我区茶产业提质增效,使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全区现有茶园面积*.*万余亩。去年,全区茶叶总产量***吨,总产值*.**亿元。今年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后续没有出现严重的“倒春寒”,预计茶叶总产量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

融合发展促活力

在夯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同时,从“种茶叶”到“卖风景”,从“讲茶叶”到“扬文化”,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区以茶为媒引“活水”,积极探索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推出多元化的茶文旅产品,持续拓展茶文旅融合业态,有力推动茶产业升级换代,从“一季独秀”转向“四季生金”。

在义桥寺坞岭茶园,茶与美景就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义桥寺坞岭产茶历史悠久,是高山云雾茶的主要产区。寺坞岭茶园现有面积约***亩,年产量约****斤。去年,杭州“茶都十景”(首批)入选景点发布,义桥寺坞岭成功登榜,得名“寺岭揽境”。

近年来,义桥镇通过建设寺坞岭茶文化示范基地、萧山生态文明馆等大型茶文化特色场地建设,科学规划“黄垄碧涛—万筠寺—望江阁寺坞云岭—清凉寺”等旅游路线,承办第一、二届萧山区开茶节、湘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能大赛、萧山区茶文化诗书画印系列活动等茶文化特色活动,开展高山生态茶园建设探索交流活动,有力推动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做精做强茶旅游、茶研学、茶亲子等“茶体验”新业态,逐步形成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新格局。

戴村镇的三清茶有***多年历史,因“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清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故有“三清”之说,享誉国内外。作为三清茶的核心产区之一,戴村镇围绕三清茶的发展,顺势打造戴村三清园,集自然美景和运动休闲于一体,也成为我区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板。

随着消费者对文化体验和健康生活的需求增长,近年来,茶文创开始脱颖而出,成为壮大茶产业、弘扬茶文化的新引擎。在我区,一些茶企也开始在茶文创这条新赛道上“尝鲜”。如,杭州金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利用春茶中后期原料制作茶叶枕,从一开始作为茶叶客户的赠礼,到渐渐也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抢手产品;杭州巨佳茶业有限公司、杭州萧山九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开发茉莉龙井、腊梅红茶等新产品、试水新式茶饮,推出创意茶饮、茶点等,俘获年轻消费群体。(何可人李霖达 周介媛)


企业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