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2024-12-25 00:00:00
江宁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随着过年一天天的接近,意味着人们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年货准备起来,各种过年习俗也开始登场了。
南京人过年有个习惯,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以前每家都是单门独户,房子建得比较高,屋顶上还有大梁,所以那时掸尘是件很辛苦的事,必须将所有的垃圾在除夕晚上全部清理完。此外还有一个规矩,大年初一到初五之间,不准倒垃圾。如果要扫地,必须从门口往屋中心扫,最后还得将清理的垃圾、杂物暂时存放在门背后或隐蔽的地方,以免把“财气”扫了出去。相比以前掸尘的“大工程”,现在就简单多了。
逢春节之前老南京市民都要送灶,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灶台,有句俗话“君三民四,”皇家的或是做官的就是农历的二十三送灶,我们老百姓就是农历的二十四送灶,家家户户还要请灶王爷,也就是贴灶王爷的贴画。把有画的一面贴在烟囱上,大家都说“灶王爷上西天,帮着人民做好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到了除夕晚上再把画翻过来,还要再请一次灶王爷。祭品有什么就要贡什么。
进入腊月,贤惠的妈妈们要开始购置起年货了,糖果、瓜子、开心果、包装零食应有尽有。采购年货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年前的一两个星期,各大超市都会比往常拥挤太多。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买年货了。
江宁人也有除夕守岁的习俗,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江宁人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什锦菜”。这道菜以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油炸豆腐、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什锦菜不仅味道好,而且每种菜都有各自的寓意。如“荠菜”和“聚财”谐音,讲求的是招财进宝;胡萝卜是红颜色的,有洪福齐天的含义;藕则象征了路路通达,祝福来年顺利;酱黄瓜,象征着瓜瓜连连、子孙绵延;冬笋,象征雨后春笋节节高;马齿苋,南京人又称安乐菜,象征平安喜乐,这些都是为了讨个吉利的口彩。这**种蔬菜要一样一样地炒,最后拌在一起,等菜凉了加入麻油就可以了。
江宁人过年喜欢做蛋饺。这道菜最关键的就是做蛋皮,先把鸡蛋用打筷子打散打匀,再滴几滴素油,然后把鸡蛋倒入一个铁勺里,在煤气灶的火苗上方烘烤,勺子里的一层鸡蛋汁随着手腕的转动而均匀地覆盖在了铁勺的内壁,也就半分钟,一张薄薄的蛋饺皮就做好了。挑些肉馅放在饺皮中间,两边一合,一个黄澄澄的蛋饺就做好了,用作料烹饪,口感鲜美。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有贴春联、贴年画的习惯。不同的年画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比如:贴在水缸上,象征年年有余(鱼);贴在米囤上,象征五谷丰登。客堂上悬挂福禄寿三星图,象征子孙满堂、长命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