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吉林-2025-11-12 00:00:00
近日,蛟河市天岗镇窝集口村的山路上,果农孙玉明两口子开着农用三轮车,载着农家肥,钻进果园,给果树施肥。“今年春天果树开花遇低温,花冻掉不少。好在收购价是往年两三倍,收入相对稳定。”
像孙玉明一样,在窝集口村,**%农户从事果树种植,***多户果农经营着***公顷果园,果树产业收入占村民年收入的六成以上。
“我们的果树产业模式是逐步摸索出来的。”窝集口村党支部书记韩飞直言产业起步之难。天岗镇平地少,发展传统种植业受限。**多年前,村民开始尝试种果树,却因品种杂乱、各自为战,难有市场竞争力。
前些年,窝集口村成立了果树产业合作社,探索“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集中引进鸡心果、寒富苹果等优质品种。每年农闲时节,镇政府邀请农业专家办培训班、到果园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合作社对接外地客商,解决卖果难题。如今,果树种植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而今科技的加持更将村民从肩挑手提的传统劳作中解放出来。今年*月,天岗镇针对山地果园“浇水、施肥、喷药靠人力”的痛点,争取资金引入植保无人机,成立飞防队。镇里还创新“三级联动”机制:镇级统筹资源,包保领导跟进服务,村级党员带头学操作。
“过去人工打药,一天一人最多打**亩地。现在无人机上阵,一天能作业***亩!”韩飞算了笔账:无人机节省**%人工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果品农残合格率达**%。“果子品质上去了,收购商抢着要。”
“学会飞防技术,既能管理自家果园,还能跟着飞防队挣钱。”村民刘学道出了科技带来的双重收益。
目前,窝集口村专业飞防队有**台无人机、*台无人机运输车。除服务本村外,飞防队还为周边*个村****余公顷农田提供植保服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万元。
走进窝集口村部大院,果箱厂机器轰鸣,工人赶制的塑料果箱整齐码放,果农纷纷前来采购。
“我们的果箱不仅供本村,还卖给周边果园。仅此一项,每年村集体能增收*万元,*个脱贫户实现增收*万多元。”厂长说。
近年来,天岗镇积极研究利用三产融合政策,帮助窝集口村从单一鲜果销售向“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延伸。今年,为了实现果品错峰销售,村里又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了***吨级的冷库。
行走在窝集口村,一些外省的运果车不时出现在村路上。“这些小车大车都是果品经纪人的。外地客商的到来也带火了镇上的宾馆和饭店。”天岗镇镇长刘德彬说,窝集口村从“山间果香”到“产业矩阵”的蝶变,是国家政策红利与基层创新结合使然,天岗镇将努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花果山”变成打卡地,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李春红 郭诗莹)
收藏
打印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