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吹风会详解场景培育新政
2025-11-12
浙江/宁波 招标采购
国新办吹风会详解场景培育新政
浙江/宁波-2025-11-12 00:00:00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国新办吹风会详解场景培育新政
  • 阅读:
  • 时间:**********
  •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
  • 发布:中国发展改革
  • 场景培育和开放是一种新型政策工具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

    **月**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科技部七司负责人陈宏生、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桂刚、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介绍《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

    把握好六个关键性重要原则

    随着《实施意见》发布,场景这个“新词”一下子变成了“热词”。什么是场景?

    “场景就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来应用,来验证,为新兴事物提供展示应用的舞台,加快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李春临说,场景是重要而且稀缺的创新资源,场景培育和开放也是一种新型政策工具。

    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提出很多创新性政策措施,明确了场景培育和开放的主要领域,明确了场景开放的主要路径,提出促进场景开放和公平高效配置的主要举措,强化场景培育和开放的政策支持。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必须在工作推动中把握好一些关键性的重要原则。发布会上,李春临介绍了在落实《实施意见》中要把握好的六个关键词:

    ——坚持创新引领,既要推动技术创新,更要强化制度创新,深化“需求牵引+技术准入+场景验证”协同创新模式,更好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和转化应用。

    ——坚持改革推动,要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场景机会平等获取和场景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注重发掘市场真实需求,让各类主体都能公平高效参与场景培育开放,避免“拉郎配”。

    ——坚持因地制宜,就是要在保持适度竞争的基础上,根据地方资源禀赋条件和改革基础,统筹协调区域间场景开放布局,特别是要注重场景特色化差异化,因地制宜优化推动场景应用,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坚持安全有序,既要鼓励场景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尽职免责的管理模式,同时又要完善场景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探索标准先行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创造更多新职业新岗位,实现安全有序的发展。

    ——坚持系统推进,要强化跨领域、跨层级、跨环节协同,提升各类要素协同保障的能力,加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统筹,形成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合、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坚持融合发展,要推动多学科技术充分融合,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系统集成,深度挖掘单一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的深层次市场价值,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

    促进应用场景项目化清单化

    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

    推动《实施意见》落实涉及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如何做好统筹协调,推动政策加快落地见效?

    对此,李春临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实施意见》的时候,对政策落地实施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各项工作能够落地见效,把这个巨大的优势用足用好。

    首先,加强协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场景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各方分工负责、联动协同是确保《实施意见》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

    以多式联运的多场景融合为例,李春临谈到,这些年物流降成本效果非常明显,但目前我国海运集装箱、铁路运输集装箱,内河航运集装箱标准不一样,未来可以把这部分的成本也降下来,这就需要标准一致,实现标准化。

    其次,突出重点,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清单。将会同有关方面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促进应用场景项目化、清单化。

    最后,完善机制,确保场景培育开放能够持续发展。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常态化场景培育机制至关重要。将进一步完善场景培育推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作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加强场景培育开放和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各类创新支持政策的协同衔接,不断总结提炼有借鉴意义的政策举措,在更大范围予以推广。

    国有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

    图|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 桂刚

    中央企业掌握着大量关键基础设施和行业数据资源,是场景供给的“富矿”。《实施意见》要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强化示范引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

    桂刚表示,在场景培育方面,围绕中央企业深度参与的重点行业、领域,国资委组织企业以场景和应用赋能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依托**个国家级产业联盟辐射打造平台型经济;中央企业***个中试验证平台面向社会累计提供超过***项中试服务;深化**+场景建设,中央企业累计布局了***多个应用场景。

    在场景开放方面,指导中央企业发挥场景优势,坚持开放协同,与各类所有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生态。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供应链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场景,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超过*万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近*.*万家;创新探索“十百千万”合作伙伴计划,联合民营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场景示范标杆。

    在机制保障方面,助力中央企业打造开放共享的场景培育生态。建立采购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绿色通道,共建自主创新产品的“友好市场”;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上线发布开源“**焕新社区”,向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免费提供算力、模型、数据集等基础能力。

    将加速推动五大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培育

    图|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 姚珺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需要聚焦重点。姚珺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培育。

    一是“**+”应用场景。实施**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面向大中小企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工厂建设,推广一体化、集约化解决方案,开发推广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等重点应用场景。

    二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向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倍增”效应。

    三是“机器人+”应用场景。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拓展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推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优先在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细分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四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研究出台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方案,打造“**+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实施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工程,面向钢铁、电力、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加快在设计、排产、调度、仓储等应用场景普及推广。

    五是“北斗+”应用场景。研究出台推动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深化北斗规模应用城市试点,加快北斗与移动通信、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等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北斗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准农业等新场景深度融合应用。

    用改革创新办法推进场景培育和开放

    “改革创新是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各地场景建设实践中得出来的重要经验。” 李春临强调,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个关键环节。

    首先,要通过场景开放,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发展制度环境,开放一些法律法规尚未有明确规定的场景资源,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允许各类企业参与到新场景的建设中来。

    其次,要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进一步创新各类要素协同配置方式,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成体系化的要素配置方式,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数据、空天、深海、频谱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途径,把场景打造成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集合场。

    第三,要通过场景培育和创新,进一步强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供给,特别是要加快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资源跨界流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应用和现实生产力深度转化。

    第四,改革创新不仅是推动场景培育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要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探索尽职免责,试点一批新制度新规则。同时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数据、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力求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

    “我们不缺新技术,不缺新产品,缺的是政府和相关龙头企业提供的舞台,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打造新的应用场景。” 李春临说。

    发布会上,来自广东、安徽两地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负责人也介绍了当地的生动实践。

    图|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艾学峰

    艾学峰介绍,近年来,广东大力培育、开发和推介应用场景,包括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出台一揽子政策、组织一系列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一批典型示范项目落地。接下来,要在场景宣传推介、重大场景落地、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再加力。

    图|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陈军

    陈军介绍,安徽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行动方案,建立了省级场景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建立了机会、能力、案例“三张清单”工作机制,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下一步要强化场景项目培育、强化标杆场景建设、强化场景区域协同、强化场景资源配置。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