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松阳县政务办秉持“依法行政是最好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以打造山区营商环境最优县为目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打响“轻松创•阳光办”政务服务品牌,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党建联建提质、扩面、增效。下面,围绕政务服务、助企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用制度抓人促事,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围绕底线事项,强化日常服务。一是绘制超期件和差评件处置思维导图,完善问题整改闭环机制,细化超期件整改业务流程,开展部门科室长、经办人员全员培训,对人为超期件实行约谈提醒、考核扣分,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二是指派专人落实“好差评”“超期受理办理”等关键指标的日常监测、数据分析和超期预警。三是全面落实入驻部门联动机制,每月初召开窗口负责人例会,通报上月工作成效、点评存在问题、部署当月主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工作责任。
*.围绕难题破解,强化部门协作。一是牵头落实《松阳县工业企业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细化“补办一批、整改一批、规范一批”差异化处置标准,实现政策兜底、程序精简、服务增值。二是强化“*+*”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立项、规划、验收、处罚等环节,推行“联合踏勘*限期整改*出具报告*依法处罚*快速办证”全链条服务模式。三是选取对合法工业用地上的违法建设等*类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处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处置范例汇编,建立标准化处置流程。
*.围绕专项行动,强化结果应用。一是牵头开展审批“中梗阻”问题专项纠查行动,协同推进基层“科所队”勤廉监督专项护航行动,迭代升级“码上监督”*.*版,健全日常督查机制,重点查纠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办事效率。二是将企服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纳入县“科所队”勤廉指数考评对象,考评结果如在服务类组别位居前**%或后*%,中心负责人和干部将在年终考核和二次分配奖金中予以加分或扣分。
(二)用机制多跨协同,汇聚助企服务动能
*.延伸工作平台。一是深化电商企服驿站建设,完善“企服中心+电商驿站”联动机制,每周二根据企业需求组织经商、市监、税务等部门开展上门服务。二是在赤寿生态工业区块新设“企服驿站”,结合产业社区建设,融入企服驿站服务内容,联合社工部、经开区管委会及赤寿乡政府梳理涉企服务事项,明确服务事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三是拓展线上平台,会同县综合执法局、经商局和经开区管委会,结合“丽企宝”和“企轻松”平台(县综合执法局开发的“综合查一次”涉企服务平台),新增应用场景,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增加定制化服务内容,统筹县级部门涉企服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强化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名首席服务专员+**名部门服务专员”服务团队。首席服务专员重点提升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综合协调和兜底服务能力。部门服务专员按照“一部门一专员”机制,牵头受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涉企服务事项。二是发挥国企代办优势,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政策兑现等全域代办服务。三是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管理考核办法》,将重点板块首席服务专员纳入县“三支队伍”年度考核单列体系。
*.健全运行机制。一是全面落实《涉企问题全链闭环处置机制》和《涉企问题***%处置机制》,将各涉工部门执行情况纳入全县年度综合考核营商环境工作扣分事项,倒逼部门提质增效。二是完善“周会商、月报告、季恳谈、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即:每周开展“周二部门服务日”,集中研判涉企难题;每月形成《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情况报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阅批示,并严格落实县领导批示反馈机制;每季度召开*次专题政企恳谈会,针对企业共性问题研究政策举措,并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形成标准化处置工作流程;在“规上企业开放日”由县综合执法局牵头应急、消防、环保等部门对规上企业开展“综合查一次”,从而降低涉企检查频次,提升联合执法率。
(三)用改革规范秩序,营造公平交易环境
*.承接好省市改革任务。一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委员会,明确主要任务、成员单位、运行机制和职责分工。二是完成公管科的职责、编制和人员划转,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和业务衔接,确保改革平稳过渡。三是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推进全省招投标智慧监管监督系统交办问题核实、闭环处置。做好全省统一招投标平台的系统转换和数据衔接,确保交易数据安全、系统运行平稳。
*.落实好现有改革举措。一是完善《代理机构服务行为履约评价细则》,重点围绕代理机构服务质量和时效细化评价指标,进一步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对发生违约行为的代理机构及时扣减诚信分、收取违约金。二是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一件事”改革,巩固现有成果,扩大服务范围,将国企项目纳入财审,通过优化采购需求调整入围供应商数量,会同财政部门开展新一轮采购征集工作,实现造价中介择优选择,降本增效。三是针对市纪委监委《关于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工作的纪检监察建议》整改问题,健全长效监管机制,重点规范招标变更方式、标段划分等关键环节,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全过程监管职责,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推进招投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