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辽源-2025-06-04 00:00:00
一、理性应对促销,看清网络陷阱
警惕“虚假折扣”。对比商品历史价格,甄别“先涨后降”“虚构原价”等套路;审慎参与“签到领券”“分享返现”等复杂活动,避免陷入循环消费。注意防范“无底线营销”和“虚假宣传”。在选择商品时,应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避免因贪图便宜而遭受损失。尤其老年朋友要警惕“网络保健骗局”,不轻信“健康承诺”,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遇“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宣传请立即远离。
二、选择正规平台,警惕新型诈骗
认准合规渠道。优先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及直播间,避免通过社交软件、短信链接等非官方渠道购物。谨防钓鱼陷阱。不点击来源不明的弹窗广告、低价秒杀链接,警惕以“清仓”“内部福利”为噱头的诈骗信息,避免通过私人链接、陌生群聊交易。
三、关注支付安全,保护个人隐私
支付渠道安全。消费者要通过平台官方支付工具结算,避免私下转账;警惕诱导开通网贷、分期付款的捆绑销售。慎填敏感信息。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如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惕**骗局。对智能客服过度热情推荐、**合成虚假评价或商品演示保持警觉,多方核实商品真实性。
四、规范收货流程,保障售后权益
验货拒收有据。伴随着交易量激增,商家有可能会出现订单遗漏、少发等情况;或者商家因备货不足而不能按期发货、物流配送时间延长等情况,消费者要提前和商家明确发货时间,及时关注商品物流信息。收货时要仔细检查商品是否完好无损,查看购买商品的规格、数量等是否与订单一致,一旦发现商品出现问题,可拒收快递并拍照取证,及时与商家沟通进行退换货处理。尤其是对于退货理赔条件较为严格的生鲜食品,应尽快与商家或平台联系,把握好退换货的时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售后维权纠纷。
五、留存消费凭证,依法有据维权
购物过程留痕。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应保留好相关原始记录,如商品页面截图、聊天记录、购买记录、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作为维权依据。快速依法维权。发生纠纷通过平台“在线客服”“争议处理”功能及时与平台、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一致的,及时拨打经营者实际经营地或平台住所地*****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以及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初审:曲玉贵 复审:张国 终审:马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