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2025-05-29 00:00:00
近年来,辉南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庭院和山野菜采摘两项“微”经济,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利用了地域特有的资源优势,更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守家致富的新路子。
庭院经济,小空间里的大智慧
走进辉南镇**个村,你会发现,家家户户的庭院不再是单纯的居住空间,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微型经济体。镇党委、政府通过技术指导,鼓励村民在自家院子里种植特色果蔬、养殖家禽,让空闲地变成了养家胡口的“致富园",既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又美化了乡村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城关村村民程大军庭院中的蔬菜大棚里,芹菜、小白菜、油菜……一眼望去满棚翠绿,长势喜人。程大军满脸喜气地说:“俺家的大棚一年可收三季,栽种蔬菜不比种植玉米、水稻收入差。”蔬菜大棚还让村里妇女和老人实现了创收,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如今,城关村有大棚**栋,每户村民仅大棚一项收入就达*万多元。
山野菜采摘,绿色宝库中的“金色”产业除了庭院经济,山野菜创收也是辉南镇的一大特色。辉南镇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林间自然生长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蕨菜、猫爪、刺五加、刺嫩芽等山野菜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山野菜采摘、加工和销售,让山间野菜走进千家万户,丰富居民餐桌。今年,全镇山野菜采摘量达到了*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万元。这些山野菜不仅供应给当地市场,村民还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将林间的珍馐展示给消费者,在观赏的同时还可以在线进行订购,不仅向观众宣传了地域资源,还拓宽了销售渠道。
“微”经济背后蕴藏着民生“大账本”
庭院种植、养殖和山野菜采摘这两项“微”经济,看似规模不大,但其背后的民生效应却不容小觑。两项经济新模式不仅为村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微”经济模式让村民看到了在家门口就能致富的希望,增强了他们振兴乡村的信心和动力。特别是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抓“大”产业的同时,牵“小”做强,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石丽莉)